白胸珠鸡

White-breasted Guineafowl Agelastes meleagrides

白胸珠鸡(英文名:White-breasted Guineafowl,学名:Agelastes meleagrides),是鸡形目珠鸡科黑珠鸡属的鸟类。中等体型,长达45厘米,拥有黑色羽衣、裸露的红色头部、白色的胸部、绿色至褐色的喙以及灰褐色的脚。两性相似,雌鸟略小于雄鸟。分布于西非的科特迪瓦、加纳、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亚热带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白胸珠鸡体长约40至45厘米,体重约815克(圈养条件下)。头部和上颈部裸露,皮肤玫瑰红色至粉红色,颈下部有白色细丝状羽毛。颈下部、胸部和上背部纯白,其余部位黑色,次级飞羽和初级飞羽棕色,饰有白色或灰色斑纹。雄鸟有1至2个刺,雌鸟较雄鸟小且通常无刺。虹膜呈棕色,喙绿褐色,腿灰褐至灰黑色。幼鸟一般呈暗褐色,翅膀和身体上有红褐色羽毛,头部和颈部保留幼年绒毛,腹部纯白,无刺。

鸣叫特征:深沉的'kok-kok'声,群鸟间用于联络。亦发出安静的啾啾声,雌鸟在群聚后发出下降的哨声。报道有响亮的旋律叫声,但具体描述不明。傍晚时,从栖木发出响亮的喇叭声,可能具有领地宣告的作用。

生活习性:栖息于密集的原始雨林,偏好较为干燥的地区,也能在附近被选择性砍伐的森林中发现,尤其是较老的再生林,但似乎依赖原始森林的存在。在紧邻原始森林的可可种植园中也有记录。白天大部分时间用于觅食,主要以昆虫(如白蚁、蚂蚁、蟋蟀、千足虫、蠕虫、甲虫幼虫)、蜘蛛、小型软体动物以及落下的浆果和种子为食。缓慢行走于地面,频繁地用脚在土壤和枯叶堆中刮找食物。会加入黑猩猩群和其他陆生哺乳动物的觅食队伍。当一只鸟找到丰富的食物源时,常召唤其他群鸟(多达15至30只)共同觅食,但群内争斗频繁。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10月至翌年5月,可能在雨季末的11月至1月达到高峰,但在某些地区(如利比里亚)全年都可能繁殖。绒毛雏鸟记录于11月至5月,亚成鸟于2月、5月和11月出现。巢筑于密林下层,具体描述未知。每窝产卵约12枚,蛋壳红褐色带白色孔点,尺寸约为45毫米×35毫米。雏鸟有灰褐色的绒毛,头部和颈部为深棕色。进一步的信息尚不可得。

区别辨识:白胸珠鸡与其他珠鸡通过其独特的白色颈部加以区分。雄鸟头色更深、更偏红色(而非粉色),这是基于行为观察得出的。亚种间的差异尚未详细描述。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非洲最受威胁的物种之一,总数量估计约85,000只,因栖息地破坏、森林碎片化和过度猎杀面临重大衰退。在塞拉利昂的戈拉森林,三个大型保护区(包括Tiwai岛野生动物保护区)中受到保护,但狩猎压力仍然存在。在利比里亚,已从大部分地区消失;科特迪瓦,仅限于Bossematie森林和Taï国家公园;加纳,近年来仅在几个保护区有零星记录。整个区域内,森林砍伐和狩猎尤其严重,该物种在加纳的未来岌岌可危。CITES III在加纳。

地理分布:分布于从塞拉利昂到加纳的非洲西部,优先选择覆盖良好的森林,尽管偏好较为干燥的气候,分布区因此较为广阔。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胸珠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胸珠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